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历史>> 高二>> 练习测试

练习测试

2019年上学期高二历史必修一专题1-2练习

录入者:xuehui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11日

高二历史必修一专题复习训练(专题12

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3.(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4.(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5.(2019年江苏卷)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6.(2019年北京卷)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

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

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

7.(2019天津卷)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对于日寇对我国的领土侵略和内政干涉,表示激烈的反抗”,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侵略和蒋介石政府的压迫,“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反映了(??? )

A.日本全面侵华导致了民族危机加深?????? B.国共两党有合作抗日的意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初步奠定?????? D.中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8. (2018年全国Ⅰ卷)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 “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外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

A.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 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 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 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9.(2018年全国Ⅱ卷)5. 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

A. 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 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 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 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10.(2018年全国Ⅱ卷)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

A. 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 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 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11.(2017年全国新课标Ⅱ卷)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

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12.(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

??? 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 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 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

13.(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 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

——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 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16分)

?

?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9分)

?

?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 3.平型关大捷

??????????????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

?

?

?

?

?

?

?

?

?

?

高二历史必修一专题复习训练(专题12

1-5BACAD? 6-10:DCCDA? 11-12:DC

13【答案】

1)同:建立了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法律;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

异:汉朝郡县严格执行统一的制度法令,罗马帝国行省权力较大;汉朝实现了文字统一,罗马帝国未能实现语言文字的统一;汉朝强调教育、教化和伦理规范的作用,罗马帝国重视法律的作用;汉朝制度上对各地区民众同等对待,罗马帝国境内民族区别对待较明显。

2)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强化了民族认同;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

14【答案】

示例一:

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

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

示例二:

建议:将“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一目改为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大会战

理由: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大捷是抗战的首次大捷,武汉会战大大消耗日军,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由于敌强我弱,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相继失守,但“以空间换时间”使抗战进入对中国有利的“持久战”。

示例三:

建议:删除“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一目

理由:抗战时期民族矛盾居于主导地位,国共合作都以抗日为主要任务,反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开展民主运动,主要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因此放在这一时期显得与主题不相符合。

?

?

?

?

?

?

?